大连交通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核心、兼具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科背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课程设置、科研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为装备制造行业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历史积淀与学科定位
专业前身为2003年设立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2012年获评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隶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链条培养体系,材料学科于2024年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成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学科。学科聚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形过程模拟等前沿领域,与中车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覆盖塑料成型、金属塑性成型、模具设计的完整技术链条。
创新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专业采用“宽基础+精方向”的培养架构:
- 前三年通识教育:涵盖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热力学与流体力学等核心课程,强化数学、物理与机械设计能力。
- 第四年方向分流:学生可选择铸造工艺及设备、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或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例如,模具方向主修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等课程,并配套SolidWorks、Pro/E等工业软件实训。
- 五年制双专业拓展: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双学位项目,培养兼具材料成型与智能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科研平台与实践资源
专业拥有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配备价值超亿元的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设备。实践教学方面:
- 与23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包括模具制造、精密加工等领域。
- 学生参与日中韩大学生模具大赛、机械设计竞赛等赛事,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 推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模式,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车集团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经费超亿元,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师资力量与就业前景
专业师资涵盖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专职教师中教授占比31%,企业兼职教师达27人,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0%,主要流向辽宁装备制造企业,部分进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领域。校友中涌现出中国中车集团原董事长刘化龙等行业领军人物,凸显专业在工程应用领域的认可度。
特色优势与发展潜力
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工程能力导向: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体系,强调数字化设计、精密加工等实践技能。
- 学科交叉融合:在材料表面强化、企业信息化等方向开展跨学科研究,与电子、软件专业协同创新。
- 区域产业支撑:作为辽宁省现代轨道交通材料产业学院牵头单位,深度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该专业以扎实的工科底蕴、紧密的产学研联动和持续创新的培养模式,成为大连交通大学“王牌特色学院”的重要支撑,未来将在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等领域持续发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