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作为甘肃省办学历史较早的体育教育机构,其体育教育专业自2000年本科招生以来,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立足陇东南地区,面向全国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体育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了涵盖教学、训练、科研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尤其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竞赛成果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输送了大量体育教育骨干。
专业历史与学科地位
体育教育专业依托学院50余年的办学积淀,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其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作为学校首批本科招生专业之一,其发展历程与甘肃省体育教育需求深度绑定,形成了“做强体育教育”的办学思路。学院现拥有体育硕士学位点,并与15个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构建起本硕贯通的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22人,硕导10人,国家级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17人。团队近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等荣誉,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特别在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领域,教师团队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等核心课程均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特点:
- 主干课程:涵盖体育学概论、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
- 实践环节:设置教学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三大模块,与天水市407医院、健身俱乐部建立15个实训基地
- 特色培养:通过“课、赛、证、服”四位一体机制,要求学生掌握运动项目教学、竞赛组织、健康管理等核心技能
竞赛成果与社会服务
学生在国际级赛事中斩获5枚金牌,国家级比赛获20余枚金牌,累计奖牌数超400枚。典型案例包括2014届学生王祯获亚运会山地自行车金牌,2017届学生罗晓玲在全运会夺得1金1银。学院还通过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等平台,年均培养数百名基层体育工作者,深度参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发展前景与战略布局
随着2022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体育教育专业正加速向更高层次迈进。未来将聚焦三大方向:
- 学科交叉:融合运动康复、健康管理等新兴领域
- 数字化教学:开发虚拟仿真训练系统
- 社会服务:拓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校园足球发展中心等平台功能这些举措将巩固其在西北地区体育教育领域的引领地位,为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