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该专业立足陇东南、辐射全国,以"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优秀师资"为核心目标,构建起融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培养模式,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特色体现在对敦煌艺术遗产的传承研究,以及将陇右石窟艺术等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形成了"三史两论+双技"的课程框架。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与艺术概论构成理论基石,素描、色彩作为造型基础训练核心,同时开设陇右石窟艺术等特色课程。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将美术教学论列为必修课程,并配套教育实习模块,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实践环节特别设置敦煌壁画临摹、麦积山石窟考察等地域特色项目,使学生在掌握透视学、解剖学等专业理论的同时,能够直接接触传统文化遗产。
专业建设依托7名硕士生导师和6名教授组成的教研团队,其中多人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近年教师团队取得显著成果: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2幅,更有多幅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这种学术积淀转化为教学优势,通过"名师工作坊"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将敦煌壁画修复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维度:
- 竞赛培养机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48项
- 文化传承实践:定期开展玉兰古巷写生、麦积山艺术考察等田野调查
- 数字技术融合:建设数字书法实验室和丝网印刷实验室,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科技结合通过"山下工房"等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可参与天水雕漆等非遗项目的创新设计,近年学生创业团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奖1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
就业培养路径形成"三位一体"格局:
- 基础教育领域: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92%,多数就职于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
- 文化机构:部分毕业生进入博物馆、美术馆从事艺术管理
- 继续深造:依托学院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点,构建本硕贯通培养通道专业特别注重教学能力训练,设置微课制作、板书设计等专项训练,在2019年省级美术教育技能大赛中包揽一等奖12项。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课堂教学,又具备策展、艺术评论等综合素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