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职业学院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校企合作)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产教融合项目,依托与中德诺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入学即入职、订单式培养”为核心,通过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为汽车制造领域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其培养方案不仅融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还结合国内行业需求,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模式上,该专业采用阶段循环培养机制,具体流程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学生在校完成工程图学、汽车构造等基础理论课程,并通过校内实训室掌握拆装、检测等基础技能;其次,进入合作企业实训中心(如北京奔驰培训中心)参与生产线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等专项训练;最后,通过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生产项目。这种“理论—实训—实战”的闭环设计,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技术岗位要求。专业还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汽车装调工、机器人运维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了产教融合特色,核心课程包括:
- 智能制造单元设计与搭建:涵盖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技术
- 整车装配与调试:聚焦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工艺
- 白车身检测与修复:引入激光测量等先进检测手段
-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对接ISO/TS16949国际标准
这些课程内容直接来源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例如北京奔驰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厂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接触最新生产工艺。同时,专业配备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实训基地,包含VR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控制数字孪生系统等先进设施,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车间的无缝衔接。
在国际化合作层面,该专业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完成三年学习后可通过“3+1+1”模式赴德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合作项目引入德国HWK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课程模块包含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欧洲汽车产业法规等国际化内容。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该项目已累计培养187名学生,其中32%的毕业生进入德资或合资企业工作,形成显著的跨国就业通道。
从就业保障机制来看,校企合作方为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和定向就业协议。合作企业如北京奔驰、中德诺浩等每年预留技术岗位,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生产线调试、智能制造系统运维、质量检测工程师等职位。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后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印证了其“技能+素养”双维度培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