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丹东独特的地缘优势,依托中朝边境区位特色,构建了"双外语+双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5年设立以来,已形成师范类教育特色与国际化办学优势的深度融合,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近30%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作为全国少数面向朝鲜半岛培养汉语教师的单位,其教学团队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高,所有教师均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经历。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聚焦"三位一体"能力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调师德情怀与教学能力并重,培养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等核心模块,同时开设朝鲜半岛概况、中韩文化比较等特色课程,形成"汉语基础+文化传播+教育实践"的课程矩阵。实践环节特别设置中华才艺训练与朝鲜半岛文化体验,由韩国外教授课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 语言能力培养:设置韩国语、英语双外语方向,构建"中文+朝语+英语"多语种教学体系
- 文化浸润路径:通过高翔朝韩文化苑实训基地,实现传统文化与跨境文化的沉浸式学习
- 国际合作平台:与朝鲜平壤外国语大学共建汉语中心,开展海外实习基地建设
- 产教融合机制:对接中朝经贸合作需求,开发"中文+职业技能"特色课程模块
师资队伍建设凸显国际化特征。专业现有教授2人、博士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形成中外融合的教学团队。教师团队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近300篇,9篇资政报告获国家级部门采纳。教学成果方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韩国语VLOG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韩国语能力考试中级通过率超80%。
就业竞争力源于三大优势领域:
- 国际中文教育:毕业生在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学
- 基础教育领域:师范类培养特色使其在中小学语文教育岗位具备竞争力
- 涉外文化交流:依托丹东对朝贸易枢纽地位,在政府涉外部门、跨国企业从事语言服务
该专业通过"研学辽宁"计划深化实践育人,组织留学生开展虎山长城植树、抗美援朝纪念馆研学等活动,构建起"文化认知-情感认同-实践传播"的培养闭环。与俄罗斯、韩国高校建立的"3+1"双学位项目和"4+0"合作办学,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