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数字时代发展需求,依托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学科基础,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聚焦物联网组网、软件开发、硬件开发三大核心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融合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并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成长空间。
在培养体系方面,该专业强调“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技术路线,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需掌握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的全流程技术,并通过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设备设计等实践项目积累经验。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等,同时融入Linux操作系统、Android软件开发等前沿技术模块,构建完整的知识链。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理解底层硬件原理,又能熟练开发上层应用系统。
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突出特色。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拥有唐山市环境虚拟仿真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研究所等科研平台,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学生可通过校企联合项目小组参与真实产品开发,例如智能家居系统或可穿戴设备设计,接触企业级开发流程。此外,专业与曹妃甸联城科技等多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交叉螺旋推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型。
从就业前景看,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安全工程师等多元化岗位。随着医疗、制造、交通等领域对物联网技术的依赖加深,行业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学生就业率与薪资水平位居校内前列,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小米集团、首钢自动化等知名企业。专业还鼓励学生通过“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提升创新能力,近年获得省级铜奖、国家三等奖等荣誉。
该专业的学科优势体现在教学资源与科研成果的双重支撑。师资队伍中拥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人、博士研究生7人,并依托唐山市数字媒体安全基础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攻关。近三年,教师团队在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横向课题到账资金达31万元,为教学注入前沿技术案例。这种教研融合的模式,确保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