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立足影视传媒行业发展需求,通过戏剧与影视学类学科体系构建,形成了以策划、编导、制作为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该专业设置于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和南海电影学院两大学院,既保持传统广播电视编导特色,又拓展媒体创意、AI智能应用等新兴方向,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行业顶尖资源,致力于培养高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专业代码为130305,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未列入国家特色专业但具有显著区域优势。培养方案强调"双轨并重":
- 艺术创作能力:通过视听语言、剧本创作等课程强化影视叙事能力
- 技术实践能力:设置非线性编辑、影视制片等课程掌握全流程制作技术
- 产教融合路径:校企共建"融媒体优才计划",对接中广天择传媒等企业实战项目
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进阶"特征:
- 基础模块:摄影基础、广播电视艺术学
- 核心模块:纪录片编导、影视剧制作
- 拓展模块:新媒体节目包装、AIGC影视制作
实践教学创新路径
教学实施"项目伴随制",通过三大实践平台实现能力转化:
- 联合创作平台:跨专业组建剧组完成短片、微电影创作
- 赛事培育平台:组织参与平遥国际影展、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
- 产业实训平台: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场景开展融媒体实践
设备配置达到行业一线标准,拥有索尼4K数字影棚、佳能电影级摄像机及杜比全景声混音室,实践课时占比超过40%。独创"双导师制",聘请张国立、贾樟柯等行业导师参与创作指导。
就业竞争力分析
毕业生呈现"多维就业"特征:
- 传统媒体领域:电视台编导岗占比约32%
- 新兴媒体领域:短视频平台内容策划岗增长至45%
- 复合型岗位:企事业单位宣传岗需求同比上升18%
数据显示,近三年专升本录取线稳定在90-110分区间,专业报考热度增长65%。就业薪资水平在海南省内艺术类专业中排名前三,影视制作公司与MCN机构成为主要雇主,部分毕业生进入联合国纽约总部新闻部等国际机构。
学科交叉与前沿探索
专业建设主动对接"自贸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开设媒体创意方向,融合信息传达设计、影像创意与制作等课程。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增设AIGC软件制作、虚幻引擎设计等前沿课程,培养掌握智能影像生成技术的新型编导人才。教学改革注重"技术+艺术"的双向赋能,形成传统影视制作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协同发展格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