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专科层次的重点培养方向,以服务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工学结合、实践驱动的育人模式。该专业依托工程技术系的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与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了覆盖电气自动化全产业链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结构、实训资源及职业发展四个维度展开解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技并修,要求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供配电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包含电机拖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及应用等主干课程,形成从基础到应用的阶梯式知识框架。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直接对应电网运维岗位需求,而智能控制技术则融入工业4.0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化学生对新兴技术的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校内建有覆盖电气工程、材料成型等领域的11间专业实验室,同时与奇瑞集团、欧菲光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开展顶岗实习与项目化教学。学生通过参与泛半导体装备制造产业学院的实训项目,可接触工业机器人编程、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等前沿技术,实现课堂知识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衔接。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从职业竞争力角度看,专业通过双证书制度强化就业优势。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电工证、PLC工程师认证等行业资质,而年均50%以上英语四级通过率与60%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就业方向涵盖电气设备研发、自动化系统运维、供配电管理三大领域,毕业生可进入设计院、制造业企业或大型楼宇设施管理单位,从事技术开发、设备维护及能源优化等工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专业10500元/年的学费标准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高性价比,且地处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与就业机会。通过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专业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成为区域电气自动化领域技术骨干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