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数学科学学院的重点学科,融合了数学基础与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悠久的师范教育传统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尤其在学科交叉、校企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下文将从课程体系、科研实力、实践平台和就业前景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数学基础为核心,构建了涵盖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领域的课程框架。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数据结构等理论课程的同时,还需通过数学实践课和专业实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强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例如通过openGauss国产数据库的实践操作,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产业趋势的适应能力。这种“强基础、重应用”的课程体系,使其毕业生既能胜任科研工作,也可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领域发展。
科研实力与师资保障
数学科学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为专业发展提供高水平平台。学院现有教师118人,包括博士生导师2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在智能计算、偏微分方程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教师团队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保障了教学质量与学术深度。此外,学院参与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通过常态化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创新。
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
专业实践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 校内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提供算法设计与编程训练
- 校企联合实训:与讯方技术共建的鲲鹏人才基地开展国产数据库开发专项实习,学生可掌握openGauss安装配置等产业前沿技能
- 产业参观与竞赛:通过参观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等,拓宽技术视野。近五年学生获科技专利5项,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效。
招生与就业前景
该专业在四川、重庆、河北等地实行物理类(理科)招生,四川本地招生计划为2人/年(综合普通类一段)。2023年重庆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521分(位次31143),显示出较强的竞争热度。毕业生可进入腾讯、360等科技企业,或在教育机构、金融机构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学院与32个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常年保持高位,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项目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