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广西旅游教育的开拓者,自1985年创立以来始终引领区域旅游人才培养。该专业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的双重优势,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深度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民族旅游特色,通过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创新模式,为行业输送了7000余名专业人才,在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排行榜中曾位列第8位。
学科架构与培养方向
专业课程体系以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为核心基础,构建了三大进阶培养方向:
- 数字文旅方向:聚焦智慧景区管理和数字化场景应用,开设数据挖掘与旅游大数据分析、遗产旅游与数字化场景应用等课程,培养适应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管理人才。
- 旅游规划与策划方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文化创意策划能力,通过风景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培育具有项目开发能力的规划师。
- 智慧旅游管理方向:结合3S技术与人工智能,设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网络技术与旅游应用等课程,打造智慧旅游系统管理专才。
实践创新与科研支撑
专业依托广西文化旅游现代产业学院和国家文旅部民族旅游研究基地,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
- 科研平台:累计承担60余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
- 竞赛体系: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00余项,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设计大赛斩获佳绩。
- 校企合作:与上海迪士尼、桂林龙脊景区等建立实训基地,参与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服务,实现"校政企"协同育人。
国际视野与人才标准
专业通过2+2国际联合培养和暑期学术训练营,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开设《旅游目的地管理》等双语课程。招生环节设置形体与语言双门槛,要求男生身高170cm、女生160cm以上,并强调英语口语能力,确保人才符合国际旅游服务标准。
该专业近40年的发展印证了其"本土行动、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通过持续迭代的"三融一改"教育改革,已成为支撑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和广西旅游强区战略的核心人才基地。对于有志于深耕旅游产业的学生,这里提供了从景观设计到智慧旅游系统开发的全产业链知识储备,以及直通旅游规划与环境管理博士点的深造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