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已成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先后入选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形成了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培养模式,通过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平台+方向课程群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专业下设金融服务工程、会计信息化等多个方向,构建了覆盖软件开发全周期的课程与实践体系。
在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采用“3333”课程结构,强调理论、实践、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的融合。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软件建模技术、软件测试等基础课程,同时根据方向特色融入金融学、会计信息系统等跨学科内容。实践教学中,学生需完成嵌入式软件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等分层递进的实操项目,通过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等29间专业实验室进行能力强化。
专业方向设置体现出鲜明的行业导向。金融服务工程方向开设金融数据分析、ERP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培养金融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会计信息化方向则结合财务管理学、会计信息系统,打造“软件开发+会计管理”复合型人才。这种“专业+行业”的培养路径,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软件开发岗位,也可进入证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跨界领域。
实践教学资源覆盖校内实验室集群与校外实习基地双平台。校内建有网络安全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等先进设施,配备工业级服务器与开发工具;校外与国投智能、华为公司、泉州金控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展真实项目实战与产业导师指导。特别设立的ICT产业学院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通过“八共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近三年学生团队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依托ACM团队、双创项目团队等组织形成“以赛促学”机制。91.5%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包含14名教授、31名副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为实践创新提供强力支撑。这种“双师型”师资与企业工程师协同指导的模式,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