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的翻译专业以“外语+技术传播”为核心定位,依托学校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自2015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设立以来,该专业聚焦信息科技翻译和技术传播两大方向,致力于培养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语言服务难题的高端人才。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其中超40%进入华为、腾讯、中国移动等头部信息通信企业,成为行业标杆。这一成果背后,是课程体系、国际合作、实践平台等多维度的创新支撑。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强调技术赋能翻译,开设了信息科技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技术写作与文档设计等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翻译学科边界,融入程序语言与文本量化、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等前沿技术模块,覆盖网站本地化、游戏本地化等产业需求场景。例如,《英语技术写作》获评重庆市线上“一流课程”,《技术写作与文档设计》入选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院与四川语言桥集团联合开发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实时接轨。
实践教学体系则构建了“三位一体”技术能力培养路径:
- 校企联合实训:与华为成都研究所合作开展“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已有21名研究生参与技术文档开发;
- 国际学术服务:组建师生团队承担SCI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的英文稿件编校,2022年完成40篇论文审阅;
- 商业项目实操:与新西兰Content4C公司共建数字营销团队,服务7家跨国企业完成双语内容创作。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CAT工具应用、技术文档标准化等核心技能。
国际合作方面,专业构建了双学位联合培养矩阵。与美国大都会州立大学设立“技术传播+翻译”双硕士项目,学生可同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展“3+2”本硕连读计划,前三年完成英语本科,后两年攻读技术传播科学硕士。师资培养同步国际化,2/3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并聘请丁慧玲等国际专家开展技术写作工作坊,强化跨文化技术传播能力培养。
从招生数据看,翻译硕士近年保持较高录取率,2022年招生26人,复录比1:1.2,初试科目中业务课2侧重技术翻译能力考核。建议考生重点准备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信息通信技术术语等模块,同时关注技术传播案例库(如重庆市立项的多模态技术写作案例库)中的实战素材。英语能力门槛方面,非英语专业需CET-6≥550分,英语专业建议具备TEM-8水平以应对高强度的技术文献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