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兼具职业教育与军事化培养的双重属性。该专业立足国家海洋战略和交通强国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既服务于航运产业,又为海军输送技术骨干。通过整合行业资源与创新教学模式,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成为全国航海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精准对接现代海洋产业和军事需求,分为海员和海军定向培养军士两个方向。前者聚焦国际航运市场,培养符合国际海事公约标准的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管理人才;后者为海军部队输送具备军人素养和电气维护技能的士官,80%以上毕业生服役于航母、驱逐舰等新型舰艇。培养过程中强调德技并修,要求学生掌握船舶电站操作、通信导航设备维护等核心技能,同时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和军人作风训练。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采用“双主体三层次四融通”模式,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并重:
-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船舶电气、船舶机舱自动化、船舶通信导航系统,覆盖船舶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与信息通信技术;
- 专项技能课程如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高级消防,强化国际船员适任标准要求;
- 证书融合路径支持学生考取船舶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及电工证等职业资格。教学模式依托山东船员考试评估中心,采用虚拟仿真与实船设备结合,建成9个实训室和300余工位,配备船舶电力推进模拟器、高压模拟电站等先进设施,生均设备投入达2万元。
就业前景与行业认可
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率常年保持高位,2021年就业对口率达93.6%。主要去向包括:
- 航运企业:如中远海运、渤海轮渡,从事船舶电气设备管理、调试与维修;
- 军事领域:定向军士生进入海军电工兵岗位,部分考入海军工程大学深造;
- 海事管理:在海事局、船级社承担船舶检验与监督工作。专业与青岛韦立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80%学生实现校企合作就业,20%参与国际化岗位。优秀毕业生如宋本广在“中华复兴号”客船担任电机员,多次获评行业先进个人。
专业建设成果与荣誉
作为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专业,该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3项,开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100%,包含高级轮机长和船舶电子电气员,主持市厅级课题20余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军士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在2023年校友会排名中,专业位列中国四星级应用型专业,实训条件与证书考试通过率稳居全国前三。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