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依托新闻传播学科优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江西、辐射周边,致力于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平台,从培养路径到就业方向,其特色在多个维度展现出独特价值。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构建了"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培养路径。具体实施中,通过岗位需求对接课程体系、技能竞赛促进能力提升、职业证书强化专业资质,着力打造具备综合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新型传媒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其培养方案特别强调社会媒体责任与团队合作意识,这在同类院校中具有鲜明特色。
课程体系设计突出技术应用与内容创作的融合,设置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类:包括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等奠定学科根基
- 技术实践类:涵盖电视摄像、音视频编辑等数字化制作技术
- 创新拓展类:如短视频运营、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等前沿课程这种课程架构既保留了传统新闻采编的核心能力培养,又新增微电影创作、视频调色与后期等符合行业趋势的教学内容,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知识覆盖。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外双循环"模式强化应用能力。在校内建有专业实训中心,配备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实验室、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设备;校外与媒体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据2022年专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实践能力培养获得学生较高评价,其中就业满意度达3.1分,超过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特别设立的电视作品分析、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实务课程,有效缩短了校园学习与职场需求的差距。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从事:
- 传统媒体领域的节目策划、编导
- 新媒体平台的短视频制作与运营
- 广告公司的视觉内容创作
- 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工作近年数据显示,约35%毕业生进入省级广电机构,45%投身网络视听行业,展现出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特别是短视频运营方向的课程设置,精准对接了当前MCN机构的人才缺口。
该专业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30.12%教师具有行业从业经历,能及时将媒介融合、智能传播等前沿动态引入课堂。同时依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实训基地等平台,开展跨校联合创作项目,学生作品在省级以上专业赛事中获奖率逐年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其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舆情事件解析强化学生的职业伦理意识,这一创新举措获得行业专家高度认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