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立足工会办学背景,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构建了独特的“政治学+工会治理”融合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法学学士为学位授予方向,培养兼具政治学理论素养与基层治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整合中国政治制度、公共管理理论与工会治理特色课程,形成“理论+实务+国际视野”三位一体的培养架构,在党政机关、工会组织等领域具有显著就业竞争力。
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需求,培养能胜任党务管理、政策研究、公共行政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核心培养路径包括:
- 政治学基础理论:涵盖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等课程,强化学生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解;
- 工会治理特色:设置社会对话与三方机制实训、劳动政策等特色课程,依托全总直属院校优势形成差异化培养;
- 国际视野拓展:通过国际劳工标准、公共政策(中英双语)等课程,搭建全球治理认知框架。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师资团队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名校博士为主体,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三级学术梯队。代表性学者包括:
- 赵祖平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等10余项,专著被CSSCI收录20篇,获省部级奖励多项;
- 郭振家副教授:兼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约嘉宾,参与台海问题政策咨询,研究成果直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 团队近三年承担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1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超百篇,形成工会治理、劳动政策等特色研究方向。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构建“基础模块+特色模块+实践模块”课程体系:
- 基础理论课程
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等夯实学科基础,采用案例教学法解析地方政府运作机制; - 工会治理特色课程
开设劳动争议处理实务、薪酬管理等8门特色课,其中社会对话与三方机制实训引入模拟谈判、角色扮演等实践形式; - 国际化学术平台
与中国人民大学建立“1+1”交换项目,每年选拔20%学生赴美、日等国合作院校短期研修,拓展全球治理视野。
实践平台与就业前景
专业构建“校政工会企”协同育人机制:
- 校内实践:行政职业素养研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推演等;
- 校外基地:在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慈善公益协会等设立实习点,参与政策调研与项目执行;
- 近三年毕业生考研率超35%,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深造;直接就业者中,65%进入党政机关、工会系统,典型案例如2023届杨奕君任职北京慈善公益报社政策分析岗。
学科竞赛与学术支持
学生可通过三大路径提升学术能力:
- 科研项目参与:加入教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承担文献梳理、数据采集等工作;
- 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基层治理创新论坛”,邀请中央党校、全国总工会专家研讨前沿议题;
- 竞赛培育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近三年获省部级奖项12项,形成“以赛促学”培养闭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