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其风景园林专业在学科建设、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该校通过产教融合与校地协同模式,将学术研究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竞争力的培养体系。以下从学科发展、教学实践及行业影响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学科建设与专业实力
佛山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隶属于建筑与规划学院,是广东省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之一。根据2025年广东高校专业排名,该校风景园林位列全省第8位,属于B等级,与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同处前列。学科方向覆盖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和城乡景观营造,核心课程包括《风景园林设计》、《园林生态学》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跨领域的综合能力。此外,学科集群与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优势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供支撑。
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
佛山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以实践导向为核心,构建了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 校企合作平台:与佛山市园林协会、地方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家庭园艺+”产教融合项目,推动中职、本科与行业协会的协同育人。
- 竞赛与项目驱动: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仙湖杯”园林景观设计竞赛,2025年该校团队斩获一等奖,作品聚焦“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主题,展现创新思维。此外,师生深入云浮新兴县等乡村开展“粤美乡村”风貌设计,通过实地测绘与规划优化助力乡村振兴。
- 国际化视野:引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标准,课程设置对标国际前沿,同时结合岭南传统园林技艺,形成本土化特色。
行业资源与社会服务
该专业紧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形成显著的社会服务效能。例如,师生团队为佛山市南海区松塘古村、高明区罗岸村等提供村庄绿化规划,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际项目。同时,学院与佛山市园林协会建立长期合作,通过校友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联动。2024年举办的校友座谈会上,行业专家与在校生分享生态保护与景观施工管理经验,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此外,专业教师主持的风景园林系定期开展历史建筑巡查与保护研究,为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校园环境与学术生态
佛山大学仙溪、江湾、河滨三大校区均以生态景观见长,其中岭南园等特色园区成为学生实践创作的灵感来源。校园内设有陶艺工作室、植物标本馆等教学设施,支撑园林工程与植物应用类课程的教学需求。学术生态方面,学院聘请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团队,并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资源,推动风景园林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
未来发展与挑战
尽管佛山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在高端人才引进与国际学术影响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当前,学科正通过全球青年博士招聘计划吸纳高层次人才,并计划拓展与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顶尖院校的联合培养项目。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新工科”理念,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融入景观设计,将成为学科突破的关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