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的教育学专业立足百年师范教育传统,构建了覆盖基础教育全领域的培养体系,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育人特色。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单位,该专业依托殷商文化底蕴与红旗渠精神传承,致力于培养扎根基层、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建设以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支撑,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层次的人才培养通道。
在培养模式上,教育学专业采用"双导师制"和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应用心理学方向通过"心海扬帆"校园品牌活动,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融入教学;小学教育方向聚焦农村教育需求,推行"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教学法。这种分层分类的培养策略,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中小学教学,又能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工作。
课程体系构建凸显教育学科交叉融合特征,核心课程包括:
- 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奠定理论根基
- 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技术培养实践能力
- 教育统计测量与研究方法强化科研素养
- 学校卫生学、教育法学等拓展专业视野特别设置的甲骨文文化节和司母戊鼎戏剧节等特色活动,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学》作为省级精品课程,采用"视频学习+主题讨论+虚拟实验"的混合教学模式,贯穿思政教育元素,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
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三位一体"格局:
- 校内建有心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眼动仪、生理心理实验室等先进设备
- 校外与3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践基地,实施"浸润式"教育见习
- 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学生参与教育扶贫项目和乡村教师培训这种实践网络确保学生累计实习时长超过18周,显著提升课堂管理、课程设计和家校沟通等实务能力。
学科建设方面,教育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在教师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近年承担国家级基础教育改革项目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年均20篇以上,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安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与滑县滑台高中等共建优质生源基地,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双向赋能。
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86%扎根豫北地区中小学,涌现出省级教学名师12人。作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单位,其培养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构建起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完整教育生态链。这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人才培养成效,正推动着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