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打造千亿级现代渔业产业集群"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兴本科专业。该专业深度融合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两大领域,依托学校临海区位优势,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与天马科技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育人特色。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以普通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环境生态学为核心基础,延伸出覆盖全产业链的四大课程模块:
- 资源开发技术模块:包含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增殖资源学等课程
- 环境监测模块:重点设置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技术
- 管理决策模块:涵盖海洋与渔业管理、生物资源评估等实务课程
- 学科交叉模块:融入海藻学、鱼类学等特色课程。这种"基础夯实-技术强化-管理提升"的递进式培养路径,使学生系统掌握从资源调查到生态修复的全链条能力。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三实三新"特色:
- 认知实践:通过海洋学实习、增殖资源实习建立行业全景认知
- 技能实训:在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践中掌握采样分析、GIS应用等技术
- 综合实践: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实习中模拟真实管理场景
- 同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科研训练,近三年学生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形成"教学-科研-应用"的良性循环。
师资配置体现"双师双能"特点,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9.6%,其中包含4位来自海洋与渔业部门的业务骨干。特别聘请中国海洋大学刘阳教授等专家组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团队,形成"基础理论教授+行业实践导师"的双轨制教学团队。这种配置使课程内容始终保持与海洋经济前沿同步,例如在海洋碳汇、蓝碳经济等新兴领域开设专题研讨。
就业渠道呈现"三位一体"格局:
- 政府事业单位:海洋局、渔业局等部门的资源管理岗位
- 高新技术企业: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研发职位
- 学术深造路径:每年约15%毕业生进入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在福建省海洋类本科专业中位居前列。校企合作单位天马科技集团等提供的定制化培养,使毕业生上岗适应周期缩短至1个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