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立足数字经济战略需求,紧密对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达州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1200余名在校生规模和40人专兼职教师团队,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产业实战项目结合,培养具备AI产品开发、系统运维、数据处理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下文将从课程架构、实践体系、产教协同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基础+核心+拓展+实践”的四层架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7门课程,夯实编程与数据处理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机器学习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入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等企业级项目案例。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特别设置生成式AI技术应用模块,引入AIGC内容设计等创新课程,适应人工智能从分析式向生成式演进的技术趋势。拓展层则提供智能产品营销与服务等选修课,延伸职业发展路径。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岗课赛证”融通特色。学生在大三阶段需完成10个月实习,通过认知实习了解行业生态,再进入华为、中科曙光等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岗位实习。校内的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构建了涵盖智能系统开发实验室、大数据平台实训室的实践平台,支撑学生参与腾讯开悟人工智能全球公开赛等赛事,近两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2项。职业证书体系覆盖华为HCIA-HCIE认证、1+X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证书等多元化资质。
产教协同机制贯穿人才培养全流程。学院与中国移动、新华三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施“党建合创+技术攻关”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中科曙光大数据平台、华为ICT专家认证体系等载体,将企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师资团队中70%双师型教师与百度、腾讯认证工程师联合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AI数据标注、大模型微调等岗位需求精准对接。这种“教学-研发-服务”一体化模式,使毕业生可胜任计算机视觉工程师、AI应用开发工程师等岗位,近三年为成渝地区输送千余名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