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西首批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院校,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通过"三方互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构建起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形成了涵盖数据采集、清洗、挖掘到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培养链条,其Hadoop+Spark生态系统操作与实战等核心课程,将产业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践。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
- 数据采集与处理层:通过Python数据采集和数据清洗实战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数据预处理能力
- 系统开发与运维层:设置Linux系统运维和Hadoop开发课程,强化分布式系统构建技能
- 智能分析与应用层:开设数据可视化与机器学习算法模块,提升数据价值转化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显著特色,校内建有智慧大数据产教研训中心和智融科创实训基地,配置8间专业实训室与中国电信大数据分析实训区。校企合作方面,与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广西集团等企业共建AI应用研发中心,实施"企业项目进课堂"的实岗育人模式,近三年学生参与研发项目获24项软件著作权。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纵深型:从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向Hadoop开发工程师进阶
- 行业融合型:培养大数据系统分析师服务政务、金融等领域
- 创新引领型:通过数据挖掘工程师岗位切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2024届毕业生秦成楠在北京久其软件担任实施工程师的案例,印证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专业建设紧跟"新基建"战略,2025年学院更名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标志着培养体系向智能算法与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延伸。师资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33%,教授领衔的教研团队完成15项市厅级课题,形成"以研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学生获蓝桥杯全国赛三等奖等48项竞赛荣誉。这种"产业需求导向、技术迭代驱动"的培养机制,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输送了大量掌握数据治理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