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在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构建了贯穿产学研的完整培养体系。依托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该校自2009年起布局机器人教育,通过与富士康、江苏汇博机器人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应用引领、岗位实境"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不仅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更成为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核心成员,培养的学生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运维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设计,核心课程包括:
-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构建基础操作能力
- 《智能视觉技术应用》与《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培养智能化改造技能
- 《工业机器人系统智能运维》强化设备管理能力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机械工程制图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贯通培养。
实践平台建设凸显三大特色:
- 层级式实训体系:包含编程、应用、快换、组态控制四类专业化实训室,配备ABB、KUKA等品牌工业机器人
- 产教融合项目:与天津博诺智创等企业开展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实现"教室-车间"无缝衔接
- 智能装备研发:依托广西智能橡胶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开发出应用于轮胎制造的五复合橡胶挤出机头等专利技术
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体现在:
- 竞赛突破: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互联网+"广西区赛摘金
- 技术转化: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研发的SCARA机械臂改装机器狗已应用于应急救援场景
- 专利成果:黄发国教授团队发明的ZL201310129264.2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技术应用于子午线轮胎生产线
就业网络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集群,毕业生在天津新松机器人、深圳越疆科技等企业起薪达6000元以上,专业对口率超95%。通过专升本通道可衔接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构建了从专科到研究生的完整升学路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