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学科,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崭露头角。该专业依托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链升级需求,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随着重庆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专业群协同效应逐步显现,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该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复合模式。核心课程涵盖电子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等基础学科,同时引入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智能设备装调与维护等前沿技术模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将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岗课赛证”四维联动。例如,学生在学习PLC应用技术课程时,需同步完成中级职业技能考核任务,这种教学设计使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在模拟真实工业场景中完成项目化训练。以工控组态控制技术课程为例,教学团队设计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调试”的完整流程,学生需分组完成智能产线调试任务,过程中涉及工业机器人编程、机器视觉系统应用等关键技术环节。近三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率提升35%,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
产教融合机制的深度实施为人才培养注入活力。专业群与航天科技集团、长安汽车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实训项目中,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案例开发,将工业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等真实生产需求转化为教学素材。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使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优秀学生未毕业即被合作企业预定。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组建成了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其中中国航天2299核心技能人才2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教学团队开发的智能控制原理与系统教材获评市级精品课程,其独创的“项目驱动、虚实结合”教学法在同类院校中产生示范效应。特别在人工智能导论等新兴课程建设中,教师团队引入数字孪生技术仿真案例,有效破解智能制造领域教学资源滞后难题。
面对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该专业正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相关课程改革。最新培养方案中新增Python程序设计、工业数据采集等模块,着力培育学生应对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其参与的重庆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已投入专项资金7339.86万元,用于升级智能控制技术实训中心,这为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