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软件服务外包方向)是该校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合作专业,依托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资源优势,聚焦软件服务外包行业需求。该专业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兼具外语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其培养方案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与职业发展相衔接的特色路径。
在培养目标上,该方向强调“优品德、强能力、能创新、留得住、下得去”的育人导向。学生需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同时具备计算思维和国际视野。课程体系中,外语能力培养占据显著比重:除大学英语外,专业课程中设置17.5学分的英语类课程,占总学分15%,强化学生在国际外包项目中的沟通能力。这种设计使毕业生能胜任软件分析、设计、测试及项目管理等岗位,并规划了“333”发展路径——30%考研、30%出国深造、30%高质量就业。
课程体系采用“三融合”架构:
- 课内外融合:基础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夯实专业根基,配套实验占比超40%
- 校内外融合:引入企业级项目实训,Java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等课程对接中软国际技术体系
- 专业与兴趣融合:通过航模、无人机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学科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纳入学分体系
实践教学依托自治区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智慧物联实验室等7个专项平台。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教学,例如:
- 中软国际提供技术标准与案例库
- 天拓网络科技开展顶岗实习
- 东软睿道共建产业学院这种“双导师制”确保学生接触真实项目,近三年毕业生进入浪潮集团、埃森哲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比例显著提升。
质量保障体系呈现闭环特征:
- 教学过程实施“全过程监控”,基于工程认证标准优化培养方案
-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动态调整课程模块
- 教学团队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数据库原理》课程组在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通过持续改进,该专业学生在全国专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30余项,教改项目立项20余个,验证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该专业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
- 区位优势:作为内蒙古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直接服务区域数字经济
- 外语赋能:增设商务英语写作、外包文档规范等特色课程
- 政产学研协同:与科技局众创空间共建实践基地,打通创新链条这些举措使毕业生在“一带一路”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形成比较优势,近五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学生成长为项目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