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支持专业,属于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汽车制造类,学制为三年专科层次。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聚焦智能汽车研发、生产制造、测试运维等全产业链需求。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车辆关键技术与信息交互技术,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实践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应用的全方位支持。以下将从培养定位、课程特色、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等核心知识,具备整车标定与测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生产现场管理等实践能力。通过引入1+X证书制度(如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证书),学生可同步获得行业认可的职业技能认证,实现书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此外,专业特别强调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培育,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真实企业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三横两纵”技术架构特色,覆盖车辆关键系统、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控制算法三大领域。专业基础课程包括:
- 汽车机械基础与电工电子技术(构建机械与电气知识框架)
- C语言程序设计与汽车单片机应用(培养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
- 智能传感器技术与线控底盘原理(掌握智能驾驶核心技术)核心课程则聚焦:
- 智能座舱系统调试与测试(含HMI人机交互界面开发)
- 车联网技术与应用(V2X通信协议与云平台管理)
- 新能源整车测试技术(涵盖电池管理系统BMS标定)实践环节设置智能传感器装调、线控底盘测试等7类实训项目,依托环境感知综合实训室等高水平实践平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
校企合作是该专业的显著优势,与比亚迪、宇通客车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可进入企业参与智能网联汽车试制、ADAS系统标定等真实项目,接触激光雷达点云处理、高精地图采集等前沿技术。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首岗就业率超97%,主要面向智能汽车装配调试、无人驾驶测试等岗位,3-5年内可晋升为测试工程师或技术主管,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华晨宝马等企业从事工艺管理工作。
从行业前景看,依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50%,2030年C-V2X终端装配率基本普及,这为专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学院通过建设全国智能网联客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对接车载平台开发、路侧单元部署等新兴领域,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步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