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自2004年升本以来,始终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于2008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入选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跻身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通过“三个体系、两种技能、五种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科研与产业结合的特色培养路径,为甘肃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具备精细化工、材料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以化学学科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到产业实践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以及精细化工工艺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等应用型课程。培养方案强调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化工产品开发等技能,并通过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实训等实践环节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目标聚焦服务区域经济,旨在为精细化工、医药环保等行业输送能解决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依托化学化工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博士占比达44%,其中李灿院士、杨玉良院士担任兼职教授。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研经费超1600万元,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Solar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学院建有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配备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端设备,设备总值达4690万元,为科研创新提供硬件保障。
实践教学与就业前景
实践环节采用“案例教学+情景体验”模式,依托化工实训中心和20余个校企合作基地(如联邦制药、新疆心连心化工)开展生产实习。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学实验大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考研录取率达20%,进入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深造。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5%,主要服务于精细化工、材料检测、环境保护等领域,岗位涵盖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等方向。
特色优势与社会贡献
该专业通过“励志班”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学分占比至38%,并依托甘肃省重点学科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源优势,形成“教学-科研-产业”联动机制。在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荣誉,推动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校友群体中涌现出以李灿院士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物,彰显专业在扎根西部、服务地方中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