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2024年入选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通过国家二级师范专业认证。该专业依托教育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优势,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实践创新”培养体系,2024届综合就业率超95%,30%毕业生保研或考入国内外名校,在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及数字媒体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以下从学科特色、培养体系、科研创新及职业前景四大维度展开解析。
学科特色与平台资源
专业建设凸显三大核心优势:
- 学科交叉融合:聚焦教育信息化与智能教育技术,建有国家级广告创意设计与制作中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发的教育资源挖掘与推送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 实践资源雄厚:配备数字影像实验室、虚拟演播厅等设施,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建15个实训基地,年均开展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等实践项目20项;
- 师资配置顶尖: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含博士生导师2人,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智能广告创意》等国家级规划教材。
培养体系与能力塑造
实施“课程-竞赛-认证”三维培养路径:
- 课程体系创新:
- 必修信息技术教学法、多媒体技术与开发、网络课程设计等20门核心课程,将Python编程与教育数据挖掘整合为跨学科模块;
- 开设教育游戏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30+选修课,推行“双导师制”(学术导师+中小学名师),年均完成校园网架构与优化等实践课题15项;
- 实践能力锻造:
- 在南京市电教馆完成600小时教育信息化管理实训,团队作品《中小学智慧课堂解决方案》获全国教育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
- 实施“3+1”校企协同,大四阶段进入腾讯教育参与AI教育产品开发;
- 竞赛育人机制: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300余项,获奖数量居全国同类专业前三。
科研创新与行业赋能
形成“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产业服务”创新链:
- 理论突破:构建智能教育效果评估模型,研究成果发表于《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被纳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 技术应用:研发的教育资源智能推荐系统应用于江苏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日均服务师生50万人次;
- 标准引领:参与制定《江苏省教育数据质量标准》,方案被省教育厅采纳为区域规范。
职业前景与发展空间
近五年就业数据显示:
- 综合就业率95%,留苏就业占比70%,入职省级示范中学者起薪12-18万元/年;
- 职业分布聚焦四大方向:
- 信息技术教师(45%):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主导STEAM课程开发;
- 教育产品经理(30%):任职科大讯飞设计智能教学系统;
- 电教管理师(20%):进入江苏省电教馆统筹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 学术深造(5%):保送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
- 职业壁垒构建:掌握Unity虚拟仿真开发与SPSS教育数据分析者,五年后教育技术总监年薪达25-40万元。
该专业为兼具教育情怀与数字技能的学子提供优质平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占据战略高地。需注意:课程强调编程能力与教学设计深度融合,建议提前掌握Python基础与Premiere视频剪辑;报考需通过信息技术综合笔试(教育理论占比50%)。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优秀学生可参与科技部“AI+教育”重大专项,成为融通教育理论与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行业趋势显示:智慧教育产品开发与教育大数据分析领域人才缺口显著,建议考取教师资格证与教育技术师认证提升职业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