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百年师范教育底蕴,形成了"基础扎实、实践突出、多元发展"的培养特色。该专业连续多年保持ESI全球前1%学科排名,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6%,其中45%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担任骨干教师,35%进入金融与科技企业从事数据分析,形成"教育+产业"双轨发展格局。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数学建模与教育技术创新,构建了覆盖数学教育全流程的育人模式。
一、学科平台与专业定位
专业立足基础教育改革与STEM教育发展,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 学科积淀:200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构建数学教育研究、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三大培养方向;
- 科研支撑:拥有江苏省数学教育研究中心,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研发的智能教育评价系统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培养创新:开设卓越教师实验班与创新人才实验班,实施"本硕贯通"培养计划,30%优秀生可直升硕士阶段。
二、课程体系与培养架构
实施"四阶递进"培养体系:
- 基础强化阶段:
- 必修数学分析(国家精品课程)、高等代数等36学分核心课程,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
- 《数学教育学》嵌入新课标改革案例,构建"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效果评估"教学闭环;
- 专业深化阶段:
- 开设微分几何、拓扑学等48门专业课,开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 年均完成中学数学竞赛辅导方案设计等实践项目25项;
- 教育实践阶段:
-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完成6个月教育实习,掌握GeoGebra动态演示技术与SPSS学业评价分析;
- 创新拓展阶段:
- 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27项。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模式
构建"学术导师+教育名师"双导师制:
- 人才梯队: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32%,含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特级教师3人,80%具有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经验;
- 教学创新:首创"三环五步"教学法,联合学而思网校开发《智能教育技术》微专业,案例库年更新率20%;
- 科研突破:近三年在《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发表论文14篇,研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应用于长三角120所中学。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形成"三维发展通道":
- 基础教育:45%入职南京金陵中学等省重点中学,起薪12-18万元/年,高级职称晋升周期缩短2年;
- 科技企业:30%进入阿里巴巴达摩院从事算法优化,参与金融风控模型开发项目;
- 国际深造:18%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测量学硕士,其中76%获全额奖学金;
- 特别优势:持有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比例达100%,班主任资格认证通过率92%。
五、专业革新与发展建议
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启动"MathEdu 2030计划":
- 课程迭代:新增《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模块,开发元宇宙数学课堂系统;
- 认证升级:推动国际数学教育资格认证(IMEA)持证率从25%提升至60%;
- 实践强化:投入800万元建设智能教育实验室,配置眼动追踪教学分析仪。建议学生在夯实数学教学技能的同时,辅修教育技术学或数据科学,构建"数学+教育+技术"跨界竞争力。需特别关注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建议大二起参与省级教研课题,积累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