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是顺应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发展需求而设立的专科层次电子信息类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和车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该专业自2020年创办以来,依托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成为贵州省内具有特色的高职专业之一。下文将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聚焦汽车智能产业,强调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与检修能力培养。学生需掌握环境感知技术、线控底盘技术、车路协同技术等核心技能,能够胜任智能汽车零部件生产、无人驾驶调试、车联网平台运维等岗位。其培养目标紧扣行业需求,覆盖从传统汽车维修到智能驾驶系统开发的多元化职业路径,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衔接。
课程体系以“项目实战、任务驱动、能力递进”为设计理念,构建了分层递进的专业能力平台。核心课程包括:
- 汽车嵌入式C语言编程:奠定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基础;
-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涵盖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原理;
- 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支撑自动驾驶路径规划能力;
- 车路协同与车联网技术:培养V2X通信协议应用能力。同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电子线路设计等跨学科内容,形成“机械+电子+信息”三位一体的知识结构,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与国汽智联、一汽-大众奥迪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校内设置智能网联汽车装调与测试中心,开展以下实训项目:
- 智能网联汽车1+X证书考核
- 无人驾驶仿真测试
- 自动驾驶教育智能小车开发校外则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智能座舱系统调试、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优化等真实项目,有效缩短从课堂到岗位的适应周期。
从就业前景看,随着《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推进,行业对掌握机器学习程序开发、车载AI应用运维的技术人才需求激增。毕业生可从事:
- 智能驾驶系统辅助研发与测试
- 车联网平台数据分析与运维
-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开发
- 智能传感器标定与质量检测数据显示,2021年该专业在贵州理科录取最低分为326分,近年因智能汽车产业热度提升,录取分数呈上升趋势,2025年预计达到335分左右。
对考生而言,选择该专业需关注两方面:一是注重电子技术基础与编程能力的提前储备;二是积极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能大赛等实践平台,提升职业竞争力。学校提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比50%以上)与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为学生的技术突破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