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该校计算机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启迪数字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教学。该专业自设立以来,紧密围绕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需求,结合广西区域产业特点,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工学学士学位授予点,专业以培养实战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攻防技术、安全运维和风险评估等核心能力的塑造,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网络攻防技术、渗透测试技术和内网安全攻防,同时融合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计算机基础学科内容。课程设计突出实战导向,例如通过Hadoop编程技术和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强化数据处理能力。此外,学生需参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技能竞赛和科研项目,例如参与广西教育系统攻防演练或国家级竞赛,以此提升实际场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该专业的重要亮点。学校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创融合、四元协同”的育人体系。其中,“一体”指以广西教育网络安全监测中心为核心实践平台,承担网络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任务;“四元协同”则整合了政府、企业、行业和高校资源,例如与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学生可通过“学科竞赛+行业竞赛+攻防演练”三级竞赛体系,如参与“护网”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演习,在真实攻防场景中锤炼技能。近三年,学生在全国教育系统网络攻防演练中多次进入前十名,并斩获广西网络安全技术大赛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从招生与就业情况看,该专业在广西本地及省外均有一定影响力。以广西为例,2021年本科二批理工类招生计划为21人,学费标准为4600元/年,学制四年。对广东等外省考生,选考科目要求首选物理且再选科目不限。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流向政府、军队、金融、IT及互联网企业,从事网络安全系统设计、风险评估或安全运维工作。部分学生进入深圳、广州等科技产业集聚地,也有选择在上海、北京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安全研究。专业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本硕衔接”机制进入硕士阶段深造。
专业的社会服务与科研实践同样突出。学院定期组织网络安全素养普及活动,例如深入社区开展“网络空间安全与素质拓展教育夏令营”,通过情景剧模拟、宣传手册制作等形式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科研方面,师生联合参与科技攻关项目,例如密码技术应用和大数据安全分析,相关成果服务于广西教育系统及工业互联网产业。这种“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地方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