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的金融学专业依托二十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聚焦数字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构建了“理论+实务+创新”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省级教学团队和产教融合平台,培养的学生在金融行业展现出较强竞争力,近年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模块化架构。核心课程涵盖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等理论基石,同时开设供应链区块链金融、金融智能投顾等前沿实践课程。值得关注的是,其《金融学》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通过知识图谱系统和案例库建设,实现理论知识与行业动态的实时衔接。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商业银行3D业务实训平台,模拟银行信贷审批、证券交易等真实场景,学生可完成从账户开立到风险管控的全流程操作。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级职称占比达51%。团队中既有深耕金融理论研究的教授,也包含具有银行风控总监、证券分析师等行业背景的实务导师。校企合作网络覆盖银联商务、太平人寿等12家金融机构,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和“顶岗实习”双轨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例如与开源证券共建的量化投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金融大数据挖掘与算法交易实战环境。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毕业生在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任职比例超60%,典型岗位包括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其二,约15%毕业生进入电商平台、科技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金融业务开发;其三,专业与韩国中部大学建立博士联合培养通道,为考研学生提供国际化升学路径。数据显示,近年该专业证券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专业建设持续创新的背后,是“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前瞻布局。通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金融科技元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例如《数智背景下陕北黑山羊审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训练学生运用智能合约技术解决农村金融难题的能力。这种“真实问题驱动+技术工具赋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金融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具备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