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自2022年获批设立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专业以来,依托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需求,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车辆工程三大核心学科,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宇通客车、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合作,搭建起覆盖整车设计、三电系统开发、智能控制技术的教学平台,着力培养具备科技报国情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系统化知识架构与复合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理论知识,又需具备整车试验检测、故障诊断排除等实操技能。通过汽车设计、新能源汽车理论等主干课程,学生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等前沿课程则紧跟产业技术迭代。这种培养路径契合了教育部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确保毕业生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具备持续竞争力。
课程体系采用"三层次+多维度"设计:
- 学科基础层:包括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机械类课程
- 专业核心层:涵盖电动汽车电驱动理论、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设计等特色课程
- 实践创新层:设置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性能测试、智能汽车传感器原理实验等实训环节
特别引入的高压安全技术实训和整车电路分析课程,通过宇通客车提供的真实工作场景模拟,强化学生应对新能源汽车特有安全风险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产科教融合特色。校内建有占地2000㎡的汽车实训中心,配备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实训台、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实训台等先进设备,可开展从零部件拆装到整车诊断的全流程实训。校外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共建12个实践基地,实施"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双指导制。2025年该校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斩获三项省级奖项,印证了实践培养成效。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研发设计类:在整车企业从事三电系统开发、智能控制技术研发
- 生产管理类:担任新能源整车装配工艺师、质量检验工程师
- 技术服务类:成为高压系统诊断技师、充电设施运维工程师
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在比亚迪、蔚来汽车等企业的就业率达92%,部分学生进入中航锂电等零部件龙头企业从事电池管理系统优化工作。升本考研通道畅通,2022年曾有学生以汽车服务工程省状元身份升学。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建立河南省本科高校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如与河南科技大学车辆学院开展的校际合作,促进师资队伍共享科研平台,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等特色课程。这种"产业需求导向、项目驱动教学"的模式,使人才培养精准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