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该专业立足行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全流程影视制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依托河南省高校中唯一的校内网络电视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生态,贯穿"先做后学"的教学逻辑,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架构
专业构建了三级进阶式实践体系,通过三个阶段实现能力跃升:
- 基础能力培养:大一学生参与省内采风实践,在太行山、郭亮村等地完成专题片创作,培养影像叙事基础
- 专业能力强化:大二开展省外采风,赴凤凰古城、甘南藏区等地拍摄纪录片,要求独立完成选题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
- 综合能力突破:毕业作品展播制度要求三年累计创作5-10部作品,通过"星灿杯"等竞赛平台实现成果转化,近五年有百余部作品在万峰林国际微电影大赛等赛事中获奖
产教融合的深度运作模式
专业建立"双元四维"校企合作机制:
- 平台共建:与河南电视台、郑州教育电视台等共建实训基地,承接《每周新闻回顾》等栏目制作
- 项目共研:为新郑组织部拍摄《泰山之子》等专题片,将政府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
- 师资共享:聘请宁浩、李艳秋等行业专家组建客座教授团队,定期开展创作研讨会
- 人才共育:实施"行业专家带教师、教师带学生"的梯队培养,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传帮带体系
教学改革的特色路径
专业推行"影视大作业"课程改革,每学期围绕真实项目展开教学:
- 课程模块采用"理论20%+实践80%"的配比,重点强化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合成三大核心能力
- 创新"作品银行"评价体系,建立学生作品数据库,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
- 开发《郑工新闻》《文化论谈》等6档常态化栏目,年产出节目时长超过500分钟,形成稳定的内容生产机制
行业资源的整合应用
通过创建河南省高校影视教育协会,专业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
- 整合省内14个采风基地与34家校外实训单位资源
- 与北京博涵佳鼎等影视公司合作开发商业项目,近三年承接企事业单位影像服务项目27个
- 引入全自动智能录播室与4K级非线性编辑系统,实训设备总值达1200万元,实现教学环境与行业标准接轨
该专业通过横向多元发展战略,将产业需求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流程。其"做中学、学中创"的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影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更通过真实项目历练使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毕业生在省级电视台、影视公司的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这种以作品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的培养路径,为应用型影视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