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自2020年成立该专业以来,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工学交替、院企共建的“2+1”模式,学院通过课程开发、实践实训、竞赛认证等多维度培养路径,实现学生理论素养与实操技能的双重提升。目前,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73人,并成功获批福建省唯一的省级研学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学院聚焦行业需求,开设了涵盖全产业链的14门核心课程。其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学旅行政策法规》《研学旅行安全管理》等课程强化了学生的策划与管理能力,而《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研学旅行服务语言艺术》等课程则深化教育服务属性。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已建成9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并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课程设计既保留了传统旅游管理的基因,又创新融入教育心理学、活动设计等跨界内容,形成独特的“旅游+教育”复合型课程矩阵。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
- 基地联动网络:与东大村革命旧址、百威啤酒博物馆等6类主题基地合作,构建传统文化、国防科工等实训模块
- 项目制教学:学生主导设计的“玉米少年在行动”等研学项目,实现从课程设计到市场落地的完整链条
- 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技能示范,如莆田中国旅行社8名研学辅导师的实操指导,使岗位能力标准直接融入教学过程
专业建设特别注重职业认证与赛事赋能。作为福建省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在EEPM初级考证中创下98.3%通过率,中级认证通过率也达92.55%。竞赛方面,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项,包括导游服务赛项二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这种“以赛促学、以证提质”的培养策略,使毕业生签约旅行社、研学机构的比例显著提升。
师资队伍的“双师型”结构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12名专任教师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包含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荣誉获得者3人。教学团队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7名教师担任1+X证书考评员,同时引入企业专家组建混编师资,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同步更新。这种产教融合机制,使2024届学生实习单位覆盖福州、厦门等地23家研学基地,形成稳定的就业输送通道。
面向未来,该专业紧抓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两大国家战略,通过开发非遗食品节、竹艺文化嘉年华等特色项目,年均服务中小学生超1万人次。数据显示,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而专业人才缺口仍达200万人。在此背景下,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正通过“三全育人”模式——全域资源整合、全程质量监控、全员职业赋能,为行业输送既懂教育规律又具旅游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范式不仅重塑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更为区域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