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国家"中国建造2035"战略布局,于2025年重点建设了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度融合BIM建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形成了"工科做强、工艺做精"的专业特色。作为福建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其课程体系覆盖智能施工全流程,实训设备总值达400多万元,构建起适应建筑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智能机器人操作、工程大数据分析三大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70%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指导,学生既能完成传统土建施工管理,又能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施工过程数字化监控。这种"传统工艺+智能技术"的双重能力培养,使毕业生具备从图纸设计到现场实施的全程把控能力。
课程体系呈现鲜明的"三段式"结构:
- 基础技能层:包含建筑识图与构造、工程制图、BIM建模技术等课程,着重培养工程识图与建模能力
- 智能技术层:设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Python程序设计、智能检测与监测技术等课程,强化数字化工具应用
- 工程实践层:通过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等实训课程,形成完整的项目执行能力。特别引入的建筑机器人操作与管理模块,使学生掌握钻孔、喷涂、砌砖等6类机器人操作规范,实现"人机协同"作业能力提升。
专业实训条件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建有1600平方米的智能建造创新实践基地,包含:
- 装配式钢结构工法楼
- 智慧工地指挥中心
- BIM工程应用中心
- 数字化实践教学区学生在实训中可体验三维实景建模、智能放线测量、施工进度模拟等真实工作场景。依托莆田市公共实训中心的先进设备,实践课程占比达总学时的52%,确保技术技能的有效转化。
就业方向呈现"传统+新兴"双轨并行特征:
- 建筑施工企业智能化部门
- BIM咨询与智能测绘企业
- 建筑机器人研发运维单位
- 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毕业生可从事智慧施工管理、建筑产业互联网运维、智能检测工程师等8类岗位,就业单位包括中建、中铁等央企的智能建造事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该专业录取分数线较传统土建专业提高12.3%,反映出市场对智能建造人才的迫切需求。
该专业建设凸显三大创新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引入建筑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实训案例;1+X证书制度将BIM工程师认证融入课程考核;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使实训场景与施工现场实现数据互联。这些创新举措使湄洲湾职院成为福建省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区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