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英语(师范)专业自1990年开设以来,始终立足基础教育需求,以“说地道外国语,做真正中国人”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教育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和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分阶段培养模式以及丰富的实践项目,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下文将从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特色及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分析。
培养定位与模式
该专业以“外语基本技能+教育实践能力”为双重核心,构建了“三结合+分段式”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外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语言能力与复合方向能力、专业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三者结合,并在培养过程中分为基础教育阶段(大一至大二)和专业深化阶段(大三至大四)。例如,学生在大二可选择英语教育或英汉翻译方向,强化针对性训练。这种模式既夯实了学生的语言基础,又通过教育理论、教学法课程(如英语教学法、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其职业素养。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分为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两大模块,覆盖从基础到高阶的全链条能力培养:
- 语言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以及英汉笔译/口译,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 教育专业课程:英语学科教学论、第二语言习得导论、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结合师范技能实训和教学实习,强化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能力。此外,公共演讲艺术、认知与学习等跨学科课程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英语+教育+人文”的复合知识结构。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师资队伍以高职称、高学历、国际化为特色。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博士8人(含在读),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特聘教授。近五年,教师团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高水平课题,在SSCI、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同时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尤其在英语教师教育和典籍翻译领域形成特色。青年教师多次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实践平台与竞赛成果
专业通过校内外联动强化实践能力:
- 校内实训:依托外语文化节、师范技能大赛等平台,模拟真实教学场景。
- 社会服务:参与中国典籍翻译、太湖度假区旅游规划翻译等项目,累计完成数十项社会服务。
- 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高师职业技能大赛、翻译竞赛中获奖超120人次,专四、专八通过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级专四一次性通过率达95%。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基础教育和语言服务领域:
- 教育行业:70%以上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或职业学校从事英语教学,部分进入教育管理部门。
- 跨领域就业:依托“英语+商务/文化”复合能力,部分学生任职于外事机构、跨国公司或从事翻译工作。
- 深造路径:近年考研录取院校包括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部分学生通过境外研修项目提升学历。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体现了专业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
总结与展望
江苏理工学院英语(师范)专业通过分层培养、多元实践和科研反哺教学,构建了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未来,随着国家一流专业申报的推进,其学科影响力与就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区域教育发展输送更多“精语言、懂教育、能创新”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