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该专业以培养适应物联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产业学院平台,构建起涵盖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培养体系。专业在2024年校友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7位,获评5星级中国一流专业,其发展历程和教学成果为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典型样本。
在专业实力与学科建设方面,该专业拥有多项省级以上教学荣誉:既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也是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其教学团队包含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与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获得者,支撑起涵盖通信原理、物联通信协议、5G通信等前沿领域的课程体系。值得关注的是,专业特别设置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等实践导向课程,将行业标准直接融入课堂教学。
创新培养模式是该专业的突出特色。通过"终校一贯"专业导师制实现全程育人:从新生入学到毕业跟踪,每位学生配备导师进行学业规划、科研训练和就业指导,形成贯穿四年的师徒式培养链。同时采用"双出口"分流机制,大三学生可选择考研升学或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接受企业实战训练,与华为、中兴等3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定向培养通道。这种分层递进的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理论学习与产业需求的衔接问题。
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维度,专业依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信息与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大省级平台,构建起"四层训练体系":
- 基础层:通过模拟电路、程序设计等省级精品课程夯实技能
- 应用层:参与通信系统设计、网络优化等企业真实项目
- 创新层:在物联网工程应用创新平台开展科研训练
- 创业层:借助智能微电网实验室孵化技术成果
这种从基础到前沿的阶梯式训练,使学生在国家级电子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专利授权量显著提升。
就业质量与升学前景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就业领域覆盖政府信息化、军事通信、智慧医疗等关键行业。得益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部分学生未毕业即获得世界500强企业offer。在升学方面,本校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等硕士点,并与中科院等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形成完整深造通道。2024年数据显示,考研录取率较三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
该专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在于将通信技术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通过设置物联通信协议、现代交换技术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农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改革注重引入明辨性思维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特别是2022年增设的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通过全英文授课和过程性评价体系,显著提升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技术交流能力。这种"技术+行业+国际"的三维培养模式,使其毕业生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展现出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