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龙江省属高校中较早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齐齐哈尔大学通过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覆盖理论教学、双语能力、实务操作三大维度的培养框架。该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已形成本科与硕士(国际商务MIB)双层次培养体系,并在2018年获得硕士点授权,展现出持续发展的学科活力。其师资团队包含3名教授、3名副教授及6名讲师,教师普遍具有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的访学经历,为国际化教学提供了坚实支撑。
课程设计的复合性是该专业的核心优势。通过双语课程与汉语课程的交叉设置,学生既能掌握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核心理论,又能通过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子商务等实践性课程提升应用能力。特别设置的国际贸易模拟和ERP沙盘模拟课程,将贸易流程、企业运营等实务操作嵌入教学环节,强化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这种课程结构使毕业生既具备经济学分析框架,又拥有处理国际经贸业务的实际技能。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专业构建了多层次的训练体系:
- 校内实验室模拟:包括进出口贸易全流程仿真操作、国际结算单据处理等
- 企业联动实训:与外贸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岗位实践
- 竞赛驱动提升:鼓励参与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专业赛事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相当于1-2年工作经验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突出的重要原因。
国际化视野塑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设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国际结算(双语)等课程,学生不仅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还能深入理解WTO规则、国际贸易惯例等国际经贸体系运行机制。教师团队的海外访学经验转化为课堂中的案例教学资源,例如将日本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英国脱欧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等现实议题纳入教学内容,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全球商业认知。
该专业的就业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约35%毕业生进入外贸企业从事单证操作、跨境供应链管理等岗位,25%选择金融机构从事国际结算业务,另有20%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海关、商务局等政府部门。值得注意的是,其复合型知识结构使学生在考研中具有显著优势,部分毕业生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攻读经管类硕士,另有15%选择赴英国、马来西亚等国留学深造。这种多向发展可能性,印证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