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该专业自2011年本科招生以来,通过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已发展成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以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为根基,城市规划原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其培养方案特别注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规划设计实操能力的塑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内蒙古自治区输送了大量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人才。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层包含经济地理学和计量地理学;技术应用层设置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UPMIS)和ArcGIS软件操作;实践创新层融入区域分析与规划等实操课程。这种课程布局强调地理空间分析能力与规划设计技能的协同发展,通过案例教学法将乌兰察布市国土空间规划等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有效实现了理论认知向实践创新的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涵盖VR实验室和GIS实验室的现代化实验中心,配备AutoCAD、Photoshop等专业软件的操作平台;二是建立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与北京盛唐科技等企业合作开展半年期综合实践;三是独创"三阶段递进式"培养流程:
- 大一开展地理认知实习
- 大二实施计算机模拟规划
- 大三启动真实项目实训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掌握手绘设计和BIM建模等核心技能。
师资队伍建设凸显双师型特色,22人的教学团队中博士占比23%,硕博学位教师达91%,5人具备注册规划师等执业资格。团队承担着自治区级科研课题170余项,将乌兰察布市土地勘测规划等地方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特别设立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与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为教师开展智慧城市相关研究提供了平台支撑,实现了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
就业导向的培养机制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建立"校政企"协同育人网络,与乌兰察布市规划院等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其次设置考研指导专班,近五年向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输送优质生源;最后开发"1+X"证书体系,将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数据显示,毕业生在规划设计院所就业率达38%,在政府管理部门任职比例达21%,形成服务地方城乡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