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21年设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来,紧密围绕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布局,以培养兼具国防素养与精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路径。通过虚拟现实实训基地、反无人机教学方向等创新举措,该校在无人机领域构建了涵盖教学、科研、产业服务的立体化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80%,为陆军输送150余名军士,成为区域无人机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
专业建设:产教融合驱动学科创新
学校以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和无人机测绘技术两大核心专业,并率先在国内推出反无人机教学方向,覆盖无人机安全防控领域。依托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价值1000余万元的24个实训室,包括垂直固定翼组装实训室、四旋翼模拟飞行技研室等,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场景模拟。课程体系突出岗课赛证融通,设置无人机结构与系统、C语言程序、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核心课程,强化飞行控制与智能装备开发能力。
教学模式:虚实结合强化实践能力
学校创新采用“VR+智能制造”教学模式,构建三大能力培养模块:
- 基础技能模块:通过F450无人机组装调试、植保无人机操作等实体设备训练机械装配与飞行控制
- 虚拟仿真模块:在虚拟飞行实训室完成复杂环境下的航线规划与应急处理模拟
- 技术攻关模块:参与无人机智能建造、森林灭火弹研发等校企合作项目,解决行业技术痛点这种“理论-虚拟-实战”三阶递进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航空摄影测量、电力巡检等9类行业应用技能,近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26项,省级奖项超100项。
师资与就业:双师引领保障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实施“三阶四级”成长体系,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分级培养,双师型教师占比100%,7人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等称号。就业渠道形成三大矩阵:
- 军工领域:定向培养军士合格率99.6%,部队嘉奖10余次
- 民用领域:毕业生在影视航拍、数字城市建设等岗位供不应求,国企就业率65%
- 技术研发:参与开发的无人机智能灭火系统已服务10余家企业,提升火灾扑救效率40%
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突破行业瓶颈
学校建立无人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三大技术领域:
- 飞行控制系统优化:开发适应复杂气象的自主避障算法
- 载荷集成创新:与华信航空合作研发多光谱巡检模块
- 行业解决方案:在智能建造领域首创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工作流通过“校行企”三方联动,年均开展横向课题5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70%,其中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系统已在全国8个省份推广应用。
发展前瞻:瞄准低空经济新业态
面对无人机操控员等新兴岗位需求,学校正推进三大升级:
- 课程体系动态化:增设低空交通管理、无人机物流调度等前沿课程
- 认证体系标准化:对接民航局UTC认证,实现1+X证书全覆盖
- 服务能力辐射化:建设省级无人机技术服务中心,年培训社会人员500人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该校计划三年内将专业集群规模扩展至5个方向,为低空经济贡献更多“山信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