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坐落于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市,其通信工程专业作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智能汽车多维信息融合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形成了"基础扎实、实践突出、产教融合"的育人特色。该专业自1980年开设以来,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024年招生规模达117人,年度学费4600元。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采用"软硬结合、系统贯通"的设计思路: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C/C++语言程序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夯实电路分析与信号处理基础
- 专业核心模块设置《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原理》等课程,构建通信系统全链条知识体系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DSP技术》等实验课程,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特别引入《现代交换技术》《无线通信》等前沿课程,对接5G通信与智能网联技术发展趋势。
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协同"特色,依托微电子与先进材料产业学院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智能汽车通信系统研发、工业物联网设备调试等真实项目,通过"课程设计-学科竞赛-毕业实习"三级实践体系,完成从理论到工程应用的转化。数据显示,近三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超100项,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就业前景呈现三大特征:
- 行业适配度高,86%毕业生进入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等通信设备制造与运营企业
- 区域集聚明显,60%选择珠三角、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带,20%服务于广西本地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 发展潜力突出,12%毕业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深造,部分校友已成为企业技术负责人。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三重支撑:
- 自治区级一流专业认证保障教学质量,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 国家级科研平台赋能,依托车用功率芯片与传感器研究实训基地(中央投资8000万)开展产学研合作
- 双师型师资团队,53名博士教师中包括7位博导和5位省部级人才,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30余项,研发经费超3000万元。
通过"理论教学-工程实训-产业实践"的闭环培养,广西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正为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持续输送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其"立足柳州、辐射湾区"的办学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协同效应。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