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作为云南省唯一开设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自专业设立以来始终走在文旅人才培养的前沿。该专业以服务国家"健康生活目的地"战略和云南"3815"发展目标为核心,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与文旅产业需求,构建起覆盖景区规划、智能管理、生态保护的创新培养体系,为云南文旅康养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成为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
在专业定位与特色方面,该专业突破传统景区管理框架,聚焦智慧旅游新业态和文旅康养产业转型,建立"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团队开发了《旅游规划实务》《市场调查与分析》等省级精品课程,其中2门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这种以数字化课程体系为基底的培养方式,使教学内容紧密对接景区智慧化运营中的GIS应用、物联网设备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需求。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构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进阶式课程结构,强化景区GIS制图和智能导览系统开发等实操能力;二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如与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等头部企业联合开发《定制旅行产品设计》等课程案例;三是搭建"双导师制"培养机制,由校内教师与云南世博景区投资管理公司等行业专家共同指导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景区虚拟现实导览、电子票务系统运维等岗位核心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维立体平台"实现能力递进:基础层依托校内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和10余间实训室,开展景区三维建模、客流预测分析等模拟训练;提升层联合云南省乡村旅游协会建立3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丽江古城智慧化改造、西双版纳生态监测等项目;创新层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景区应急预案设计、智慧导览APP开发等赛项要求转化为教学标准。这种"仿真-实操-创新"的进阶培养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在景区数字化运营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学院牵头建设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汇聚13所院校和8家龙头企业资源,形成包含38门标准化课程、20460个颗粒化素材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资源库创新应用VR虚拟漫游技术再现九寨沟自然资源开发案例,通过AIGC内容生成工具模拟景区突发事件处置场景,实现"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这种资源建设模式不仅支撑了本校教学,更通过全国师资培训辐射20余所院校,推动专业标准的跨区域共享。
面对文旅产业数字化浪潮,该专业持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将碳中和景区规划、文化遗产数字孪生等新理念融入课程,另一方面与华为、大华技术等科技企业共建智慧景区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景区能耗监测系统、游客行为分析模型等技术应用。这种与时俱进的培养策略,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景区的智慧化改造,又能参与数字文旅新场景的创建,在云南"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