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作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起源于1978年的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历经中专、高职到本科的办学层次升级,形成了以流程工业自动化为核心、面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学科特色。该专业依托冶金、石化等产业基础,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起覆盖仪器开发、系统集成到生产运维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专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获得教育部“双百计划”试点资质,更在2020年跻身省级示范专业行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专业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维支撑框架:
- 基础理论课程以《电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为核心,强化检测控制技术基础
- 专业能力模块设置《智能仪器设计》《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重点培养工业参数检测与仪器开发能力
- 实践创新平台依托西门子PLC实验室、CNAS认证仪表校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开展项目化实训该体系特别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需掌握从仪表校验、系统调试到故障诊断的全流程操作技能。近年专业通过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设计,使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双师双能”特色,14人组成的教学团队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65%,包括省级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团队通过三项创新机制提升教学水平:
- 校企双向流动:聘请10余家企业高级工程师参与授课,建立工程师讲坛制度
- 国际课程引进:采用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的《Process Measurement & Control》等核心课程
- 科研反哺教学:将2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配置使专业教学既保持学术前沿性,又紧贴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近五年教师主持的省级教改项目达4项,建设省级一流课程3门,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产教融合特征,构建起三级递进式训练平台:
- 基础技能层:通过虚拟仪器室、传感器实验室掌握仪器操作规范
- 综合应用层:在西门子过程控制实验室完成系统集成项目
- 创新实践层:依托创新科技实验室开展学科竞赛与双创项目专业与辽宁计量研究院、本钢计控处等10余家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实施“3+1”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加1年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培养机制使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超100项。
在学生发展路径方面,专业形成多元化出口格局。考研升学率持续提升,毕业生进入新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深造;就业方向覆盖仪器制造(占比35%)、过程控制(28%)、测试计量(22%)等领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值得关注的是,专业通过“中美双百”计划引入《商业头脑与项目管理》《创新与解决问题》等课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部分毕业生进入丹东通博电器等涉外企业从事国际项目运营。这种“技术+管理”的复合培养,使学生在智能制造升级背景下更具职业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