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设计学类本科专业,依托学校商科优势与数字化发展趋势,构建了“艺术+技术+商业”的交叉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2001年设立的动画专业,2018年转型后聚焦数字媒体领域,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B+层级。其培养目标强调培养掌握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核心技能,兼具艺术修养与科技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影视、互联网、游戏等新兴产业。
一、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数智娱乐创意与智媒影像创作两大方向展开,涵盖动画原理、虚拟现实、数字图像处理、交互设计等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融合,例如将生成式AI、AR/VR技术融入创意表达,同时开设设计管理、数字营销等商科课程。实践环节占比高达1/3,通过摄影摄像实训、数字特效制作、校企联合项目等方式强化动手能力。例如,与浙江卫视、童画集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
二、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师资团队由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与行业专家组成,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伦敦大学等背景人才。现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4人,高层次人才4人,主持国家级课题20余项,社会服务项目经费超千万元。教师作品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东京电影节金鹤奖等国际奖项,科研方向涵盖数字艺术生产、媒介传播路径等前沿领域。近五年学生获IF奖、红点奖等设计类奖项83项,竞赛成果显著。
三、实验平台与就业前景
专业配备7个实验室,总面积1200平方米,设备总值1000万元,包括3D打印、数字特效与影像制作、交互设计等模块化实训空间。依托浙江省“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从创意构思到成品落地的全流程实践。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约30%进入影视传媒企业从事特效制作与剪辑,25%任职于互联网公司负责UI设计与交互开发,另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或深造。2023年本科就业率达96.21%,用人单位评价其“实战能力强、商业敏感度高”。
通过“课程+竞赛+产业”三维联动,该专业将数字技术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兼具创新力与执行力的高层次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