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该校文科重点建设方向之一,依托财经类院校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文商融合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设立以来,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文学创作、文秘管理等核心课程模块,构建起覆盖古代经典研究到现代文化传播的知识体系。根据2023年专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其综合满意度4分,在西北地区同类专业中展现出较强竞争力。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塑造。课程体系以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语言技能训练,形成"文史+实务"的双轨架构。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设置创新创业课模块,通过影视剧本创作、网络文化研究等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在数字媒体时代的适应能力。这种"经典传承+现代创新"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深入解读《论语》《苏轼研究》等传统文化精髓,又能掌握后现代主义文学等前沿学术动态。
教学资源方面,专业依托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和传媒艺术实验教学中心,构建起多维实践平台。教师团队中拥有博士29名、硕士22名,高级职称占比达51%,部分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科研实力支撑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媒合作基地群,如与新华社甘肃分社共建的融媒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新闻采编、文化管理等实战机会,实现从课堂到行业的无缝对接。
就业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文化管理、教育科研、媒体宣传等六大方向择业。数据显示,约73.88%的兰财毕业生选择企业就业,而专业核心课程如秘书学、文书学的设置为行政文秘岗位提供专项技能储备。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近年新增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数字媒体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在传统出版与数字传播领域获得双重竞争力,就业范围扩展至新媒体运营、舆情分析等新兴岗位。
从专业发展前景看,该专业通过文理交叉课程和财经特色选修课强化差异化优势。在保持诗词赏析与写作等传统强项的同时,引入数据新闻、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跨学科内容,形成"大文科+微专业"的培养格局。这种创新路径既延续了汉语言文学的人文内核,又契合了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使专业在近年甘肃高校文科专业评估中保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