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的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专业是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制三年,旨在培养具备水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及运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石油化工领域的传统优势,结合环保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水利、环保、化工等行业输送适应现代水环境治理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以化学分析和智能技术为双核心,构建了从基础到应用的知识框架。主干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学科,以及水环境智能监测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等实践性课程。特别注重环境工程CAD和工业仪表自动化等工具类技能培养,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水质检测与污染治理方案设计。课程设置还融入了典型工业废水案例分析,通过真实场景模拟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占比显著,形成“实训—实习—就业”的闭环培养路径。校内实训涵盖光谱分析、水泵拆装、水处理微生物培养等12项专项技能训练,而校企合作项目则提供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污水处理厂等校外实习基地。例如,智能水处理设施运维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试,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实训则涉及小型工程项目的全流程管理。这种“工学交替”模式有效衔接了课堂知识与行业需求。
专业特色体现在智能化与行业适配性的双重优势。教学资源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智能监测设备,强化学生对区域水环境动态监测方案的制定能力。同时,与浙江石油化工、镇海石化建安等企业建立的学徒制合作,使毕业生可参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或环保设备运维等岗位实践,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石化、环保企业的技术升级需求同步。
就业方向覆盖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设施运维三大领域。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企业质检部门、城镇供水公司技术岗、环保局监测站等机构,从事水质快速检测、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智能监测设备维护等工作。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可考取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通过专升本衔接环境工程、生态水利工程等本科专业,形成技术员—工程师—项目管理者的晋升通道。
招生方面,该专业在各省份实行多元化选拔机制。以2023年为例,浙江考生报考无选科限制,河北物理类考生需首选物理科目,甘肃则实行文理兼收政策,学费标准为每年4500元。综合评价录取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方式,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为逻辑投档分,同等分数下优先录取语文、数学单科成绩突出者。这种灵活招考策略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入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