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法学专业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形成了应用法学与交叉学科深度融合的培养特色。作为天津市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设单位,该专业通过"三步进阶"培养模式(常识与原理→制度与规范→操守与技能)和"三融合"教学模式(理论实践融合、程序法实体法融合、部门法融合),培养具备法律思维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专业建有应用法学实验中心和知识产权实验中心,设备总值超1200万元,为实践教学提供强力支撑。
在学科建设方面,该专业构建了立体化课程体系,包含三大模块:
- 核心理论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等16门主干课
- 特色实践课程: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案例研习等操作性强的新兴课程
- 交叉学科课程: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体现工科融合特色的方向课特别注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针对性培养,近年司法考试通过率稳居天津高校前列。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个联动"形成闭环:
- 校内实验平台联动:9个专业实验室支撑法律文书制作、司法鉴定等技能训练
- 校外实践基地联动:与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等3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年均实习参与率超50%
- 学科竞赛联动:组织参与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大赛等赛事,2018-2024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8项这种"理论→模拟→实战"的进阶体系显著提升学生法律论证能力和诉讼可视化技能。
专业通过双师型师资建设保障培养质量,现有专任教师32人中:
- 高级职称占比56%(教授9人、副教授9人)
- 双师资质教师超97%(含律师、仲裁员等)
- 海外研修经历教师28%教师团队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0余项,多项立法建议获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采纳,形成的法治信访研究成果被纳入中国智库索引(CTTI)。
在国际交流方面构建"双向通道":
- 输出通道:与英国、波兰等高校建立交换项目,年均派出本科生10-15人
- 输入通道:接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开设全英文法律诊所课程近三年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达35%,进入爱丁堡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学府。就业去向呈现三足鼎立格局:35%进入公检法系统,30%任职律所与企业法务,25%选择继续深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法治人才输出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