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轻化工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其前身为1965年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设立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1984年即具备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于1998年根据教育部目录调整更名为现名,并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形成了以过程控制与运动控制为双核心的学科体系。作为西南地区唯一面向过程控制方向的工学本科专业,其办学积淀与产业适配性在区域内具有显著竞争力。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注重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结合。基础理论模块包含高等数学、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支撑学生对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与算法设计能力。技术应用模块则覆盖微控制器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工程实践内容,其中计算机仿真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直接对接工业4.0技术标准。特色课程如人工智能导论和楼宇自动化,体现了学科交叉与智慧化转型趋势。
培养方向采用模块化设计策略:
- 过程控制方向聚焦化工、冶金、发电等领域,重点培养流程工业的DCS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 运动控制方向面向机械制造与机电一体化,强化伺服控制与智能装备研发训练这种双轨制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适应传统产业升级需求,又能切入新兴智能制造领域。
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年均就业率稳居全校前三,主要输送至能源、交通、广电等行业的自动控制系统运维岗位,部分进入科研院所从事控制系统研发。值得注意的是,其考研录取率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反映出扎实的学术基础培养成效。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四川时代新能源、中车铁投轨道交通等企业建立认知实习基地,2025年开展的进企认知实习活动覆盖1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从课堂理论到产业实践的贯通培养。
科研创新体系以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平台,近五年教师团队发表论文400余篇,承担横向纵向课题60余项,其中9项成果实现产业化转让。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硕士点建设,为本科生提供了本硕衔接通道,42本硕一体化班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这种"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架构,使该专业成为川南地区自动化领域人才输出的重要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