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领域的重点学科,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该专业依托省级工商管理应用型学科和工商管理重点学科,以"融产促学,亲企弘商"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以下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学科资源及发展成果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工商管理专业构建了"学训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强调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的双重提升。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并通过企业仿真运营、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强化应用能力。例如,学生需参与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在莆田港务集团、京东数字产业园等30余个校企合作基地中完成真实项目训练。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显著竞争力,近三年应届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支撑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架构,覆盖管理全链条:
- 核心理论模块:包含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程,夯实学科根基
- 量化分析模块:设置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课程,培养数据决策能力
- 前沿拓展模块:开设国际企业管理、创新管理等课程,对接行业发展动态
特别设置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如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写作),拓展学生职业选择空间。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已建成4门省级一流课程,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三、学科资源:双师型团队与科研平台赋能
专业拥有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81.6%,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51.02%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Mensah Isaac Kofi副教授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信息系统领域),科研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SSCI/SCI收录论文12篇。依托福建省行为科学学会、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平台等科研载体,学生可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高水平研究。
四、发展成果:竞赛与认证体现培养质量
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20项,人力资源管理团队连续三年获全国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一等奖。专业建设通过AACSB认证标准,中美合作项目引入新奥尔良大学教学资源,毕业生可同时获得管理学学士(中方)和理学学士(美方)双学位。这些成果印证了该专业在福建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