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创建于2021年,是响应国家"新工科"战略设立的交叉学科。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本科专业,它以仪器科学与技术为根基,整合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传感技术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智慧测量和智能系统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广西一流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在专业特色上,智能感知工程构建了"传感-算法-系统"三位一体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围绕智能传感技术、无线传感网络、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模块展开,通过智能控制基础和人工智能及应用等课程强化算法能力。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基础实验+工程设计+生产实习"的进阶模式,例如智能感知综合工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从传感器选型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开发,配合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硬件支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多位行业领军人才,包括: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 广西八桂学者等省级人才5人
- 80%教师具备企业工程经验科研团队在智慧医疗和智能分拣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研发的智能分拣系统可实现99.8%准确率,已应用于京东、顺丰等企业物流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三个维度:
- 学科交叉性:必修课涵盖电路分析、信号处理等工科基础,同时设置图像处理技术等人工智能课程
- 工程实践性:通过机械工程训练等环节累计完成600+课时实践
- 国际视野:开设双语课程《计算机网络》,与东盟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毕业生五年内可胜任智能系统架构师等岗位,珠三角地区就业率达63%,平均起薪较传统工科专业高出28%。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