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作为吉林省重点公办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持续优化专业布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该校于智能工程学院内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全链条的特色体系。该专业依托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定位,紧密对接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等区域支柱产业需求,形成"专业+行业"的协同发展模式。
在专业定位层面,该专业聚焦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处理、物联网应用三大方向。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结构,设置Python编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核心课程,同步引入1+X证书制度,将华为、中软国际等企业的认证标准融入教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院与中软国际信创产业学院共建课程资源,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智能楼宇监控、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等场景化教学,实现真实工作场景的数字化复现。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个创新维度:
- 搭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配备工业机器人操作台、3D建模工作站等设备
- 推行"赛教融合"模式,近三年指导学生斩获全国智能机器人比赛、信息素养大赛等37项省级以上奖项
- 引入双师型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2,其中包含3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
从就业生态来看,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智能装备制造、能源电力运维、数字媒体开发三大领域实现精准就业。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留省就业率稳定在75%以上,主要服务于松辽水利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值得关注的是,学院与河海大学建立专升本衔接通道,为职业发展提供学历提升空间。
该专业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行业嵌入度,依托水利电力行业背景开发特色课程模块;其次是技术前瞻性,将5G商务、新基建工程造价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验迁移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后是资源整合力,通过凤凰数字创意产业学院导入影视航拍、无人机巡检等跨界应用场景,构建多维度能力培养矩阵。这种"技术底座+行业赋能"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展现独特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